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世安美學獎  << 回目錄頁
2021 世安美學論文獎            
拍照片的人:波東斯基式的物件記憶術
作者:王曉華
範疇:翻拍照片、載體、物件、微感知、記憶、波東斯基

摘要: 法國藝術家波東斯基僅以相當簡明的一個字,便定義了在他作品中的每一張翻拍照片。他說,它們實際上都只是「物件」而已。看波東斯基作品裡面的任何一張照片,於是弔詭的不應只再定睛於照片裡面的人物場景,不再是看照片中的「影像」,而是必須去看作為物件的這張「照片」本身。換句話說,波東斯基藉由他口中那猶如「回收者」般的照片翻拍一舉,明明白白的向我們點出了,「看」這件事情,與所見之物的唯物性其實並不可分。

這一方面說明了,有別於大部份的攝影師,在拍照的過程中總思索著該如何發揮畢生的攝影功力,以捕捉其所欲拍攝的對象。一樣拿著照相機,然後一張一張不厭其煩的將照片翻拍下來的波東斯基,所需全神貫注的,是作為載體的、讓影像中的人物場景得以顯影於其上的「照片」這個物件。至於在他拍出來的照片上面,看到什麼影像、好不好看或與原始照片有幾分神似,則不是為這些影像的載體拍張照片的波東斯基所從事的工作,因為自始自終,作為物件的相片本身,才是波東斯基所真正拍攝之物。

另一方面,翻拍照片在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中更強烈展現出來的,遂不光只是去看促使影像可見的一張照片所具備的唯物性,同時亦意味著得去面對作為物件的它們,在時空之中的種種改變。又或者應當更準確的說,包括翻拍照片在內的任何一件物,正是因為其作爲一純粹可感之物,而能開發出各種對它正在時刻變化的微感知這一項能力,才得以存在於波東斯基的作品當中。而一旦當人們開始敏於一張翻拍照片在不同時空底下所能有的各種微小改變,不論這些變化對個體的知覺而言有多麼細微,這恐怕便不比面對故人遺物時所產生的震驚不捨,來得衝擊較小。

如同波東斯基在這裡為我們所示範的,每一張無不受限於其所在的時間、空間、材質等等限制,而每一次都不盡相同的翻拍照片,背後於是不僅不再站著某某人的幽靈,這些被藝術家回收再翻拍後卻仍然品質與成像欠佳的照片,恰好更因為在時間之中仍持續變化的此一物質特性而能夠被看見,而必然亦將折返回來創造「我的」記憶、「我的」悼詞。

關鍵字: 翻拍照片、載體、物件、微感知、記憶、波東斯基

 下載詳讀全文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