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論壇
美學觀察
E-WORLD
美學文庫  << 回目錄頁
三級生 V.S. 七道光
作者:劉懷拙    

不知是哪位哲人曾說過:文學是藝術之母或搖籃之類的話,未嘗有一個文化深遠昌盛的國家而其文學發展不豐富或累積不深厚者,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麼觀照我們自己的文學市場和作品累積應該就可以略知我們的文化深度有幾許了。文學的本體和靈魂當然仍在創作者身上,所謂的評論總歸是一種檢驗的模具或框框,我這篇文章也難脫這種不討好的外衣,假如一板一眼的論述下去,了無新意之外可能還沒有一般讀者會沉住氣看完,不如就請兩位靈魂主體自己上場,突顯對照兩個世代在文學創作的重大變革,聽說有個節目「兩代電力公司」很紅,這兩位文學作家似乎差了不只兩代,一位是三年級生(民國三十年代出生者),曾為文壇主流亦在民國六十年代引領風騷,著作等身自是不用說了;另一位則是當下文壇新秀,六年級生的網路作家七道光(化名),著作兩本皆頗暢銷,是一位足可代表大眾文學發言的作者。雖然這兩位作家素未謀面,但在此篇文字舞台上,我邀訪了兩位作者,將他們與我的對談作一並陳交錯,也在假想時空上讓讀者有同時面會兩人之感,雖然不免須要做些筆者想像性的鋪排引申,但也絕不致於塗改兩位作者如蓮花般之原來舌燦,盡量將忠實傳遞其原汁原味,讀者若有疑議口水變味,當可先徵詢筆者就是,切莫先把氣出在兩位辛苦筆耕的文壇瑰寶,亂找人開刀者實在就應先去醫院自己掛診才是。龍套已跑完至此,對談就如下開始:

時地:某個溼氣頗重的午後,優雅人士一般都在咖啡館喝下午茶,但我們比較本土在茶館嗑瓜子。

筆者(以下簡稱筆):很冒昧邀請你來作此專訪,仰慕你大作甚久,也對你的創作過程想再多些瞭解,相信對很多年輕的創作者亦多有助益。

三年級生(以下簡稱三):你客氣了,談不上有什麼幫助,現在的時代變化很快,我也不動筆很久了。

筆:民國六十年代是個文學風起雲湧的時代,有「現代文學」、「笠」、「台灣文藝」這些重要刊物的創辦,當時你是如何走入這個文壇的呢?

三:那的確是有種文化脈動的強烈氣息在吸引我們那一代作者,一些新的西方文藝思潮被引進來,像存在主義或現代主義派的西方作家,對那時在政治上極度封閉的社會來說,我們需要這樣的窗口來透氣,我自己也就從這裡找到與自己對話的空間,慢慢開始寫下去,也幸而有了一些成績。

筆:那真是一個美好的年代,想像在香煙裊裊的明星咖啡館裡,一個個文才俊彥意興風發的談論創作的神魂,千金難買好時光,不知有沒留下當時大家聚會的一些照片留念?

三:那時候的相機是個時髦昂貴的玩意阿,除了一些專業工作者或有錢公子哥之外,一般人是沒有的,我常往來之中也沒有人在玩相機,也許有別的人會留下吧!

筆:如果有留下,應該就是很珍貴的歷史照了,這對現在人來說,隨時用個手機都能照相下來,實在差別很大阿。

七道光(以下簡稱七):汗顏汗顏,沒想到前輩們過得這麼苦,我家裡倒是有二台相機,一台單眼,一台數位相機,我手上這支手機也能照相喔!(說著拿出手機示範,喀擦一聲把我們入照存檔了,希望哪天照片不會外流至X週刊……)

筆:那請問七道光(直呼其名似乎來得自然些),你是如何開始你的創作生涯呢?

七:唔….. 其實也沒什麼,就在我大三的時候,那年功課不重,我也不是很想打工,於是每天就泡在網路上聊天,但是那其實會發現人真的虛假的好笑,尤其跟真實的網友一交會之下,那種作戲的感覺更強。後來我就到處在一些網站上留言寫文章,寫得不少, 到現在可能有一千多篇了吧!有些網站就把我標成駐站作家,就有更多人看,不過反而現在比較少在上面寫了,好像是一種愛惜羽毛的心態,寧可出書成就感還是高些,好像蠻虛榮的…

筆:寫作對你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或代表什麼嗎?

七:你是指寫作動力這回事吧!坦白的說,以前是為了快感而寫的,因為思緒多又想整理一下,所以就發揮在廉價的網路上,反正也不會有人不准你登,寫了還會得到一堆掌聲或漫罵,還蠻爽的。

筆:現在你的動力還是一種快感嗎?

七:當然說完全一樣是不精確的,人的動力會隨時間在改變,因為作品受了歡迎而更想寫作也是一部份,但對我自己有沒有快感,我覺得會是更重要的,畢竟我可以選擇更有樂趣的事,以一份工作來說,寫作收入也算不上是一份好差事,要能做到專職的資深作家這條路也蠻長的,我還在認真思考中…

筆(看向三年級生):可以說說看你當初成名後,收入就因此豐富能專職創作嗎?

三:我想不管在哪個時代,名氣與金錢都不一定是等號的,文學中也總是只有暢銷的文字才能大賣到讓作家豐衣足食,純文學要做到這點是很難的,在台灣尤其如此,照人口比例算下來,目前純文學愛好者大概不會超過幾千人,我們那個時候也許比現在好一些,但我也是另外做著固定的一份工作來照顧家計的。

筆:這麼說起來,成為文學明星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優勢囉!

三:應該說這樣的目標從來不是我們那時寫作所考慮的。

筆:在台灣近幾年因網路小說現象而崛起的「網路作家」這個稱號,七道光你身為其中代表之一,怎麼看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七:從網路出身這回事是突顯了我們不再是傳統文學副刊選拔出來的新秀,網路還給了大家「決定誰能書寫」的權力,以前這些是掌握在少數主持副刊或文學雜誌的主編手裡,網友以點閱率和意見討論表現了對網路寫手的支持度,多如過江之?的網路作品中能脫穎而出的,才算是網路作家,某種程度我覺得我們才是文學真正的民主化,不用再去附庸繼承少數文學派別或文學獎的路線。

筆:喔~~ 聽起來是頗熱血沸騰的,所以你認為網路小說是真正的大眾文學,屬於文學上的主流了?但是我也聽到文壇中生代作家的批評,指網路小說的風潮只是證明了台灣人的弱智。

七:網路小說的產生和作家的出現檯面都更是自由民意的表現,我想我們更代表大眾性應是不用懷疑的,但我也沒肯定所有的網路作家寫的就都是優秀作品,畢竟連立委選出來也都是良莠不齊嘛。

筆:請問三級生,你的看法如何呢?

三:所謂的大眾文學在歐美日也是有著很好的文字品質與思想情感,那些真正風行的暢銷作家如史蒂芬金、托爾金、夏目漱石,他們的文學意境都是有淬煉出個人風格的,我比較不認為爭取主流代表性有太多意義,就好比政治現象中一堆愚民選出魯莽的民意代表一樣,值得去稱誦附和嗎?再者,網路上的讀者佔真正的閱讀人口比例多少?年齡層是否夠普及有代表性嗎?

筆:這倒是個問題,上網的高使用人口年齡偏向三十五歲以下,而會熱衷網路文學閱讀者應該又多集中在校園學生族群,大家可能因為媒體的宣傳效應把它給巨大化了,真正普及的大眾網路文學或許還未出現!你覺得呢?

七(沉思半刻):可能是如此吧!現在的網路文學體質代表了校園文學的口味取向,年輕人寫年輕人喜歡看的東西,就算其他社會階層叔叔伯伯阿姨不喜歡看,我也覺得沒什麼,人生有不同的成長階段,我們也會離開校園繼續寫其他的環境題材,也不能一直把我們框在校園作家、網路作家的頭銜上,文字的深度和品質當然是我們寫作者必要追求的一個指標。

筆:你似乎剛離開校園一年多,請問現在的寫作素材有何變化?假想中的讀者群是哪些人?

七:這問題實在很尖刺,我之前也曾苦思幾個月,因為跟我要不要成為專職的寫作者問題纏在一起,如果我會去找份工作上班,那我的寫作就可能隨遇而安些,看那時的環境給我的刺激而選擇題材;不然我就應該整理一下過去想發展的故事,去深入真實的人事物後再慢慢動筆。

筆:聽起來你還沒有做決定,目前還在打工?你現在清楚你想寫給哪些讀者看嗎?

七:目前是有幾份雜誌的邀稿在零星度日,我想先寫自己感興趣的類型,就是黑色低調再多點怪誕的色彩,哪些人想看我不知道,可能隱藏在這個社會中不同的角落裡,應該不會是固定哪些身份背景的人,公務員或者工程師什麼的,每個人的內在都很難被他的身份去規範,公務員裡面也有很另類詭異的怪人,可能比我們都還變態阿,我很欣賞日本一些新導演的作品裡都可看到顛覆一些固定人物的刻板形象。

筆:有些像漫畫的故事阿,還是挺年輕的感覺。可以請教你對目前網路小說的內容評價嗎?(面向許久不語的三級生)

三:你也知道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已不太接觸網路,我所閱讀到的網路小說還是以在書店出版的作品為主,我可以感覺到敘述的熱誠和感情是年輕而跳躍,有些生活中的情事也十分動人,但大部分的作品仍然不吸引我,除了文字過於簡單鋪述,人物的思考邏輯太單一線性,更大部分是題材不外是背景模糊的感情愛戀,似乎沒有傳遞能夠啟發人的生命意涵或思考。

筆:這樣的說法,你同意嗎?(如果能縮小或消失,我真想當下化為一顆針孔的攝影機就好了)

七:我可以同意文字上的技巧或許不夠成熟,但是形式的創新是與時俱變,現在的讀者能感興趣的文體如果已變得簡單化,不就該跟著演化嗎?我們並不想當個被滅種的恐龍,另外說到內容的單調,這可能更會因人而異,我們所寫的就是那樣一塊人生的某段時空,也沒企圖描寫深天遠地的東西,至少我現在是寫不出來的,再談到思想的層面,我是懷疑一定要有思想的內容才是好作品嗎?感性與感動不也能構成人生的主體,有這些元素不也足夠讓人品味了?

筆(監視器的紅燈已亮起):有人說純文學是嚴肅文學,大眾文學便是輕小說,或者這些都只是名詞上的玩味,純文學也有流暢巧妙如昆德拉的小說,大眾小說亦能沉如夏目漱石某些作品,還不如說它們都是某些分眾所愛好的不同文類而已,單去劃分純不純或大不大眾可能都太有主觀評價了。

(不禁吞嚥口水,這下三級生或七道光是否都要一起開打過來了!)

七:我勉強可以接受你的說法。

三: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文學作品也不例外,多樣化的文學生態自然是我們樂見,但是其出現的樣貌型態不能說就沒有可議之處,網路小說的出版代表從網路到平面化的過程有內部一種機制在運作,從取樣選擇到營造定位、包裝宣傳,這些環節都經過出版社或幕後的商業團體安排,我應該可以想像網路小說原有更多的樣貌或生命力在原來的網路上生存著,但是一旦轉化到平面出版,卻受窄化到品貌的諸多雷同,降低了想像,感性與感動不是不能成為寫作的主體,但請創造性的去用多樣的技巧描寫和表達,好吃的西式點心不外是那幾樣材料,但是卻能看到各種巧手師傅做出的不同花式,那想像力彷彿沒有止境。

筆:說的是阿,如此檢視放大,在操作網路小說成為熱門書種的出版社或商業單位裡,應該就有著某種主觀的商業情結或價值取向,到頭來標榜自由民主的網路小說園地,似乎也被無形巧妙的收編操弄了。

七(臉色木然):是有這個可能,成人的社會本來就黑幕重重,一些純粹的價值放到染缸裡一下就變質掉,商業裡包裝定義的” 青春憂鬱”,跟校園裡發生的我們的” 青春憂鬱“ 可能根本是兩回事,但是社會上是以商業包裝過的書和宣傳來認識所謂” 青春憂鬱“這個名詞!(有些喪氣)

筆:看來出版社在扮演一個網路文學經紀人的角色,同時也該更用心力的去採集出它的多樣性生命力,如果都以點閱率像投票式的判斷做主要依據,那真的反而是被表象拖著走,真正的鑽石原礦或許不是大多數網友能從石頭中分辨的,出版社不用太迷信大眾的票選,多花精神去冷灶裡翻翻,結晶也可能在那裡阿。

三:誠然,媒體往往又成了商業機制的一個最佳的幫兇打手,除了說要求媒體多些素質去檢視社會問題,不要趕著嗜血的膚淺化社會現象跟製造新聞,把整個社會環境弄成了一個愚人國,裸體卻冒充穿著新衣,最後大家自己騙自己,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筆:你的比喻仍是相當生動有力,頗有你以往作品的詼諧阿,不知何時能再看到你的大作?

三(眼神望向遠處,微笑一嘆):或許,雖然可以用這個世界仍活在文學中來期勉自己,但是我和我的內心,彼此卻已太疲倦了……。

筆者至此,夫復何言,當我把電腦關掉的時候,這篇文章的時空便從虛擬中消失,大家也能醒悟三級生和七道光是多麼的虛幻不存在,如果他們還能留在你的腦海裡,那則另當別論了。

TOP
   
台灣與作家
 
三級生 V.S. 七道光
 
台灣文學人口與媒介的嬗變觀照 (1950~2003) ━ PAR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