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世安美學論文獎
作者:白婷尹
作品:班雅明美學在台灣

摘要:自一九九○年代起,在閱讀藝術評論時,常可發現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的著作被引用,尤其是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這篇文章中的美學概念或名詞,如:199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聖光52」、2001年鳳甲美術館的「千禧靈光-抽象、自然四部曲」、2004年台北當代藝術館「出神入畫-華人當代攝影展」策展論述(再次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2006年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雖遠猶近、雖近猶遠」等,因而引發筆者想近一步探究箇中原因,為什麼二十世紀初的班雅明美學在台灣會和新穎的當代藝術,尤其是媒體藝術有所關聯?是甚麼因素促成這股班雅明風潮?藝術評論的書寫者對於班雅明美學的引用究竟有何考量與用意?彼此有何異同?








 

下載詳讀全文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