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世安藝術創作贊助
-
造型藝術類
作者:李孟杰
作品:穿越者之屋 Pass-through structure
作品:穿越者之屋 Pass-through structure
這個被我當作屋子看待的洞,就像是時間之流的沉澱物。
在我們可見的實體世界當中;事物或空間總是由一個建構的動作所展開的(人為或非人為),而我的創作中總習慣於在每一個已被構建好的空間中尋找缺口,那些缺口或許是由種種自然現象所堆疊而成,是種迎向毀壞傾倒的過程性必然;卻也同時是我得以開展想像與創作萌芽的角落。
偶然在淡水線竹圍捷運站旁,我發現了一個似乎不屬於任何一處的空間----- 一個長期積水的涵洞。四周總是熙來攘往、不斷有人車經過,其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將此處看成一間屋子,只是沒有門,或說它是空心的,容納各種生活、或往返於此的人,但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時間也僅止於短暫的經過,幾乎可說是沒有任何可辨識的關係,唯一的關係應該就是同時經過這屋子下所結構出來的一種抽象巧合而已。而這裡也像是都市中的遺忘之所,可能只被短暫穿越的人所閱讀,原本僅存的機能性,也漸被積水與排水溝滲漏所吞沒,彷如不相干似的;在鄰近的喧囂之外獨自做為支撐此處繁榮的硬體,卻寧靜的無涉於其他。
在影片中,對於一個我們總是不太留意的地方,試圖表現某種:「在日常中,卻又於某個瞬間抽離日常的想像空間」;影片前段在於陳述這個空間存在的條件及狀態,中段開始意圖使原先非常現實感的影像產生脫離日常的錯位,而我認為有趣的是我們卻不因這個抽離而離開現實,反而因為這個抽離的動作而對日常的空間與事物有了一種更為專心的狀態。
在我們可見的實體世界當中;事物或空間總是由一個建構的動作所展開的(人為或非人為),而我的創作中總習慣於在每一個已被構建好的空間中尋找缺口,那些缺口或許是由種種自然現象所堆疊而成,是種迎向毀壞傾倒的過程性必然;卻也同時是我得以開展想像與創作萌芽的角落。
偶然在淡水線竹圍捷運站旁,我發現了一個似乎不屬於任何一處的空間----- 一個長期積水的涵洞。四周總是熙來攘往、不斷有人車經過,其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將此處看成一間屋子,只是沒有門,或說它是空心的,容納各種生活、或往返於此的人,但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時間也僅止於短暫的經過,幾乎可說是沒有任何可辨識的關係,唯一的關係應該就是同時經過這屋子下所結構出來的一種抽象巧合而已。而這裡也像是都市中的遺忘之所,可能只被短暫穿越的人所閱讀,原本僅存的機能性,也漸被積水與排水溝滲漏所吞沒,彷如不相干似的;在鄰近的喧囂之外獨自做為支撐此處繁榮的硬體,卻寧靜的無涉於其他。
在影片中,對於一個我們總是不太留意的地方,試圖表現某種:「在日常中,卻又於某個瞬間抽離日常的想像空間」;影片前段在於陳述這個空間存在的條件及狀態,中段開始意圖使原先非常現實感的影像產生脫離日常的錯位,而我認為有趣的是我們卻不因這個抽離而離開現實,反而因為這個抽離的動作而對日常的空間與事物有了一種更為專心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