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世安美學論文獎
作者:謝慧青
作品:Cyborg身體再現 -- 基因改造與派崔西亞‧佩契妮妮作品

在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的同時,高科技也為人類社會帶來了生活形態與社會結構上的改變。當代的新媒體藝術家們,利用了新媒體技術也更容易表現因新科技出現所帶來的身體、性別、認同等問題。唐娜‧哈洛薇(Donna Haraway)在1985年所發表的的〈Cyborg宣言〉(A Cyborg Manifesto)一文中,她宣稱,「cyborg是一個控制機體(cybernetic organism),一個機器與有機體的混合物(a hybrid of machine and organism)」 ,哈洛薇預見了在科學上人機合體的技術,也就是cyborg的出現,打破三種疆界:人類與動物,人類-動物(有機體)與機器,物質與非物質之間的界線。這篇〈Cyborg宣言〉,也昭示了「後人類」、「後性別」的時代來臨。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cyborg也以各種型態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新數位與生物遺傳學科技的出現,如:虛擬實境、人工智能、基因改造、機械義體等各種媒介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將進入一個「後人類」(post-human)的未來。在過去,人類利用化妝、刺青、穿洞、纏足等等方式改變身體的外觀,而在科技進步後,人類利用外科手術、基因改造、複製、甚至植入機械或生化元件的方式改造、甚至創造身體。外科手術甚至可以改造身體,將性別改變。人類、科技、和自然之間的界線將漸漸融合,所謂的「自然」的身體在定義上也越加流動與模糊。身體是文化的創造產物,cyborg身體為當代社會中科技文化介入身體後的象徵。Cyborg身體具有混雜與變動身份的象徵意義,是跨越疆界的融合,是具有流動性的存在。

本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Cyborg身體再現」之論述,一開始先行討論唐娜‧哈洛薇的〈Cyborg宣言〉,並與新科技介入身體的文化現象,以及cyborg身體再現進行討論。第二部分進行文本分析,針對「基因改造與複製」主題及當代藝術家派崔西亞‧佩契妮妮(Patricia Piccinini)其作品進行討論。

派崔西亞‧佩契妮妮,是澳洲頗具代表性的當代新媒體藝術家之一。她關切倫理議題、構成「生命」的元素以及對變態形態形體的社會態度和責任。佩契妮妮的作品非常豐富,作品形式亦非常多元,包括了繪畫、雕塑、錄像、聲音、數位輸出,以及裝置等等形式,她的作品關注於「人造」與「自然」之間的分界,並探討現代科學、基因工程所帶來生命型態的改變。本文將引用哈洛薇的理論來討論與分析派崔西亞‧佩契妮妮的作品,並由科技的現況發展、藝術家作品,與對科技混種生物未來思考的三個面向思考,藉由她的作品去呼應cyborg的跨界想像以及描繪未來無疆界的美麗新世界。

下載詳讀全文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