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瘋狂敘事‧建構神話-論達利以「偏執狂批判」創造之「晚禱神話」
摘要:理性主義主宰著西方人文思維體系,致使與理性主義所牴觸的情感面向不斷地被遏止壓抑,過於單一化的價值判斷,使人類文明面臨窒礙難行的危機;法國革命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浪漫主義,代表著解放幾世紀以來所否定的情感、所不見容的多元意念。
異於常人思考或舉止怪異的藝術家、創作者,外界常以瘋狂的原罪加諸其上,而精神分析看待瘋狂並非是負面的,達利更假借瘋狂作為自身創作的核心意念,發展「偏執狂批判」方法,別於超現實主義團體的自動技法,全然以意識主導,一旦所見影像卻又受到情感的衝擊,就會扭曲實際的物像,以相應於「內在模式」。在意像創造的同時,達利著重於詮釋文本的書寫,企圖將其物像偏執聯想的過程合理化,這合理化的依據並非是理性邏輯,而是感性直覺。
筆者自達利生命史與創作表現觀察到,一九二九年達利提出的「偏執狂批判」方法,作為其創作觀念與實踐技法,達利終生創作一以貫之,其創作文本卻呈現超時空的豐富性。無論是影像的原創性與複製性、多重閱讀影像的可能性、大眾文化滲透潛意識,或是對陰性異質的推崇,玩味神聖與褻瀆的一體兩面,達利的「偏執狂批判」創作,不能再以二分思維判定現代性或後現代性,達利將其「力比多」不斷擴延,持續吸納各時代的哲思精華,直覺選擇生活中的影像,轉換並體現於跨領域創作中,造就達利無所不在的藝術成就。
誠摯感謝世安文教基金會特別關注臺灣藝文界中最需要長期支持、卻常忽視的美學研究與觀察,適時給予許多默默耕耘的學者肯定與鼓勵。進而致使研究者抱持更高度地熱情,投入所研究的領域。達利、超現實主義,是我多年來偏執地著迷的議題。相信日常中存在著不尋常性,卻又避免落入虛無的神秘學中。以藝術家其創造力為思考核心,發現後現代與跨領域的特質,潛藏於藝術家的創作思維中。研究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自身所面臨的生命疑惑,同時達利的作品與論述也回饋於我莫大的知性樂趣。未來期待能夠策畫相關的主題展,使臺灣的觀眾更加明瞭藝術無所不在,其奧妙在於觀念與「視」界的轉變。 ---楊衍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