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世安藝術創作贊助
-
表演藝術類
作者:林俊余
作品:想飛的魚
當舞蹈遇上巴哈,身體的音樂性、結構與自由、海浪的意象,是《想飛的魚》的主題。巴哈音樂在嚴謹結構中,充滿豐饒的空間感,尤其賦格、對位、重複等曲式。身體的敘事從舞者體內如水湧動起始,尋找身體裡外的流動性,舞者間構成關係,形成方向與細節。時而像支流,藉音樂結構,如切分、拍點,思考如何打破動作的和諧,突顯身體與音樂各自而成的聲部。從身體內部帶至空間外,展開浪潮般狂放不羈的位移。

《想飛的魚》探索肢體與音樂結構性、抒情性的組成。限制內所產生的自由,如海流與浪,對我而言這是音樂、生命,亦是舞蹈的隱喻。音樂起伏如水流潮浪,弧線劃過海的平面。想像身體是充滿水流的載體,在許多微小肌肉和關節間碰撞,激盪出的水花濺出石塊,向上盪高而落下,狀似恢復平靜的平面下,空氣仍盪漾著剛剛的旋律。岩壁間激盪的水花、飛魚,充滿空氣感的雙臂拍打著,是隨浪飛揚,或終是曇花浮現。魚兒有時遨遊在身體的海裡,有時如飛鳥翱翔。望向天際,想飛的魚。

得獎感言
感謝世安文教基金會對於《想飛的魚》的鼓勵,古名伸老師在我創作路上的指導。編創這支舞時,一路陪著我的優秀舞者們:現就讀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的林則安、徐立恩和陳森財,是他們讓我對巴哈音樂,開始了身體與想像的對話;燈光設計陳宇謙,讓作品在舞臺上更為豐富完整,謝謝這些朋友。 創作不斷帶我遇見更多風景,走往未知的路,這些皆成為生命最美麗的印記。世安美學獎的肯定會一直好好記在心中,期許自己的創作能一直溫暖、勇敢。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