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世安藝術創作贊助
-
造型藝術類
作者:張根耀
作品:內海
作品:內海
作品從描繪「台江內海」這個帶有歷史色彩的輪廓出發,但展覽本身並不著重在針對地⽅變遷的⼈文地理上做出某種線性的梳理。當陸地連接島嶼、鯤鯓沒入海中,我們還可以對已經消逝的內海做出什麼樣的精神詮釋?〈海屏風〉以游擊式的影像覆蓋日常,將海像書頁一般攤開、摺疊,〈內海的鯨〉則是一段以在沙岸上的勞動身體、塑料材質的雨衣和泥沙假造擱淺鯨身的奇異光景,還有在廢棄的鯨豚館內如幽靈般遊走的影像〈尋鯨記〉,都是試著在殘餘的現實中挖掘,去呈現出這些歷史、事件裡面接近神話、巧合的事物,以及人在這些事件當中那難以言喻的⾝體感。
售票亭的外側走道展示了三幅素描,一幅是以2004年的台南鯨爆事件為主題的寫實素描〈2004〉,另一幅〈鯤鯓〉則以一種較為寓言式的畫面呈現鯤鯓這個形象,與台灣的地理位置宿命般的聯想。最後一件素描〈海〉的素描紙呈現鯨豚活動的世界海圖,在宏觀的結構底下,是一道道細密的海波搖曳。而穿梭在影像中的人所穿的那雙雨鞋被留在的現場, 雙足的容器縫在一起就像鯨魚的尾巴。
內海、鯤鯓與鯨魚三段故事的交匯,隱藏著一個複雜的島嶼認同與主權情結,領著我從岸上開始由淺入深,探尋著浮出的島與海平面下綿延的陸之關係。
售票亭的外側走道展示了三幅素描,一幅是以2004年的台南鯨爆事件為主題的寫實素描〈2004〉,另一幅〈鯤鯓〉則以一種較為寓言式的畫面呈現鯤鯓這個形象,與台灣的地理位置宿命般的聯想。最後一件素描〈海〉的素描紙呈現鯨豚活動的世界海圖,在宏觀的結構底下,是一道道細密的海波搖曳。而穿梭在影像中的人所穿的那雙雨鞋被留在的現場, 雙足的容器縫在一起就像鯨魚的尾巴。
內海、鯤鯓與鯨魚三段故事的交匯,隱藏著一個複雜的島嶼認同與主權情結,領著我從岸上開始由淺入深,探尋著浮出的島與海平面下綿延的陸之關係。
得獎感言
這檔展覽是在台南創作及生活期間,於永福國小旁邊的節點空間展出,對於這塊台灣歷史發展最悠久的地方,從想像這片不曾親眼見到的內海,以及踏查中發現的鯨魚與早期台灣傳說的關係,內海的計劃還在持續進行中,特別感謝創作過程中合作的另一位藝術家林盈潔,還有節點空間的夥伴們,感謝世安文教基金會跟評審老師們的肯定!感謝就讀南藝讓我能來到台南接觸到許多人事物,讓我在創作的路上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