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世安藝術創作贊助
-
造型藝術類
作者:彭思錡
作品:家屋與天地-微軀
起初是想將所有日常生活的痕跡保存下來,尤其是即將逝去的、被使用過的、曾經駐留過的種種「痕跡」。創作養分來自東方的書畫裝裱、工藝精神,本作中將凹折銅條當作是對筆墨線條的勾勒,在線與面之間作繪圖般的取捨,水泥、色粉、小碎石的融合就像填色與肌理,在建材之外嘗試繪畫融入/翻轉的可能。我的作品多以複合媒材、空間裝置實踐,並帶入日常親密物件,聯結個人情感與生命之間的消長,試圖並存輕與重、逝去與修復、虛構與真實的關係。

此作由五件雕塑組成,分別是〈亮〉玄關的照明,〈拾起〉猶如家屋進門的踏階,〈取水〉則是門簷邊緣把雨水接往地面的鎖樋,龐大注目到不可忽視的〈樓梯〉,以及易被忽視的〈壁花〉。落水鍊形式一串串的陶瓷葉片是翻自羊蹄甲,其造型聯想到開闔的書冊與雙手接住的動作,我將承接這些降下的水,浸濕雨水的陶瓷,稀哩稀哩的水竄過瓷葉片,最後由佛手意象的磨石地板收集且吸納。

〈壁花〉乍看是慘烈的牆面與遺骸,實際上是由陶瓷製成的作品,比隨處掉落的「真壁癌」更加堅固。這個反轉呈顯某種意念的堅實,縱使它依附在日常生活中最脆弱、隨時都會灰飛湮沒的物質上。貫穿上與下的樓梯提供另一個觀展的視角,它可以上升,沿途會看到角落的小垃圾般的陶瓷葉片,不正常的階梯厚度逐漸變窄,向上的身體感趨近極限,爾後就上不去了,只能望向頂端透光的微弱的身軀。碩大的樓梯對比上面無人關注存在於「角落」中的微物,但實際上,由於它們彷彿不受到外界變遷的影響,反而能長久存在,而成為每一位梯階迷途人的目擊者。

得獎感言
翻找過去記憶中的申請資料,自己確實有不再青澀的感覺。年年都投,投了應該有六年的世安美學獎,收到訊息的當下還無法置信,能被收錄其中、評論書寫、實際贊助、與佩服的創作者一同刊載,何其榮幸。 老實說< 家屋與天地-微軀 >與過去同樣描寫親密關係的作品相比,是隱晦了些,而或許是排除對象的距離,無直接指涉的事物,才有被保護的距離。我享受著作品製作的過程,期間勞神耗力,面對諸多自我質疑與世界重建,除了思量藝術信仰,還能藉由創作與大家相遇,所有推進過思錡思考、實質協助的師長朋友,由衷感謝你們。
回上頁